班主任試喝牛奶(班主任請喝奶茶發的文案)
來源:新京報
據新京報報道,近日,安徽省宿州市蕭縣教育體育局發布通告稱,部分學校供應的牛奶疑似存在安全隱患,經檢測合格后恢復供應,要求班主任提前一小時試用。“當班主任試圖喝(牛奶)時,沒有發現任何異常,只有在確保安全后才能分發給學生。”此舉引發了當地多名班主任的反對。5月22日下午,小仙網宣辦官微發布公告稱,班主任試飲制度無意讓班主任承擔安全風險。目前該工作尚未落實,已及時撤銷通知決定,停止供應學生奶。
班主任飲酒測試制度聽起來有點像“校長陪餐制”——2012年6月,教育部等15部門發布《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細則》等文件。細則要求,為確保食品安全,學校領導應陪同用餐并自行支付餐費。這一切都是為了確保食品安全,這一切都是為了讓教職員工嘗試“餐食”。為什么校長陪餐制度得到認可,班主任品酒制度卻受到輿論質疑?
歸根結底,答案在于“校長”和“班主任”的身份區別,以及“陪”和“試”的性質區別。中小學校長是行政崗位,屬于學校領導,而班主任通常是兼職教師,職責不同。
在學生營養餐問題上,校長是第一責任人,全面負責營養計劃的組織實施。他們還可以輕松干預營養餐的采購和門票的接受等重要環節。讓校長陪餐也倒逼他們更加盡責——就像“煤礦領導帶班下井”一樣,校長陪餐制度可以讓校長作為親歷者近距離了解食品是否安全可口,最終通過安全體驗層面的利益捆綁喚回校長的責任感,催生出“領導重視—親自關注—食品安全有保障”的行動鏈條。
然而,班主任飲酒測試制度不同:盡管班主任對營養餐的供應并非完全不負責任,但他們的責任也是有限的。由于他們自身的職責,他們很難直接參與食品供應和監管的前端環節,只確保收集和分發等末端環節不出現問題。如果廠家的保證、質監部門的檢查、校長的把關等環節不到位,那么其過錯并不是由班主任在試喝后“補償”的。班主任的職責更多是傳授知識和班級管理,將他們推到食品質量安全的“前臺”,這對他們來說是額外的義務,也違反了權責匹配的基本原則。
更何況,“校長陪餐制”重在“陪”,旨在建立利益共生關系,督促其履行責任。從字面上看,“陪伴”在情感上也更容易接受。
班主任飲酒測試的突出制度是“飲酒測試”,在很多人看來,這無異于把班主任當成小白鼠,相當于讓他們充當風險的首要承擔者。在蕭縣的這場風波中,三箱學生奶在供應學生飲用奶的過程中膨脹結塊。雖然經過密封和檢測后合格,但有跡象表明牛奶存在安全風險。考慮到這一點,許多班主任難免會產生抵觸情緒:如果試圖喝酒時出了問題怎么辦?誰來保證他們的安全?
歸根結底,在營養餐的安全方面,我們應該按照相應的權利和責任的邏輯來負責。即使確保學生安全的初衷再好,也不應該讓無辜的班主任成為“風險承擔者”,將購買渠道的控制和安全驗收等關鍵環節所伴隨的風險轉嫁給他們。
如今,當地政府在輿論壓力下撤銷了這一決定,如果聽到這一決定,這是值得肯定的。據當地負責人介紹,他們也借鑒了國外的經驗。在這種經驗的合理性受到懷疑的情況下,在采取這種操作的地方“糾正偏差”顯然是適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