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臉(打臉漢子茶真千金小說免費)
打臉
1.原標題:一堂語文課|“打臉”和“真香”
2.作者簡介:肖錢文,華中師范大學語言與語言教育研究中心研究生。
3.目前,網絡上活躍著兩個“語境反轉”的新詞。一個是“打臉”,一個是“真香”。
4.“打臉”一開始只是一個普通的動賓短語。“打”表示動作,“臉”表示耐心(動作對象)。由于“面子”在中國文化中的特殊性——它不僅是身體的一部分,還代表著一個人的“面子”和“尊嚴”,因此“打臉”逐漸延伸出“丟臉”的含義,俗話說“不要打人打臉,也不要暴露自己的缺點”。從“面子”到“尊嚴”實際上是一種認知隱喻,而且應該是一種具象隱喻,即用具體的、形象化的實體“面子”來隱喻抽象的感情和尊嚴。
5.在當前的網絡語境中,“打臉”已經詞匯化,從動賓短語濃縮為動賓復合詞。“打”是一個動作性很強的動詞,而“臉”是一個具體性很強的名詞。這種組合的詞匯化是基于它們必須轉移的事實。(參見董秀芳《詞匯化:漢語雙音詞的衍生與發展》。)通過轉換,動詞與更高的動作,名詞與更高的具體性被刪除,然后通過上述隱喻,“達”不再表示客觀動作,而是表示更弱的語義,如“損害”和“侮辱”,“面子”不是指客觀具體的對象,而是指“面子”。在“轉換”和“隱喻”之后,“打臉”被詞匯化。
打臉6.最近,“打臉”在網絡語境中衍生出了新的含義:先是有人提出了一個想法,后來隨著形勢的變化,出現了與最初想法截然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結果,于是形勢逆轉,此人顏面掃地,被稱為“打臉”。下面是一個例子。
7."
8.(1)一個微博用戶講了一個移民美國的雞湯故事,馬伯庸打臉深受其害。
9."
10.這句話選自觀察者網2019年6月12日一則新聞的標題。該新聞的具體內容是,一位微博用戶發布了他的朋友移居美國的故事,但馬伯庸指出,這個故事實際上是早在2013年就流傳的謠言。微博用戶因這種假新聞被曝光的后果可以稱之為“打臉”。
11.“向真”的出現時間晚于“打臉”,使用頻率也不及“打臉”,因此當前網絡語境下的“向真”仍應屬于偏義短語,其詞匯化尚未完成。
12.網絡語境中的“真香”是指一個人最初對某種事物或觀點持否定態度,但后來改變了想法,轉變為積極的態度。下面是一個例子。
13."
14.(1)朋友們,預覽可能是騙人的。一開始我甚至不想看。雖然我看到了,但我不想看到他們。但是相信我,你一定會很好聞,你永遠不會后悔。
15."
16.這句話摘自微博中一位用戶對電視劇《晨曦園》的評價。可以看出,用戶一開始對該劇的評價是負面的,后來改變了態度,表示“看完不后悔”。這種態度的轉變“真香”。
17.根據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打臉”和“真香”有兩個區別。
18.首先,“打臉”一般是被動的,不是主語的主動動作;“真正的香味”是主動的,這反映了主體感覺的主動變化。所以被動句可以用“打臉”,被動句不能用“真香”。下面是一個例子。
19."
20.(1)不過,金真香的名場面馬上就要播出了,等著他的是打臉。
21."
22.在這個例子中,“金子軒”是“向真”的主語和“打臉”的賓語,因此不能說“金子軒真香”和“等他打臉”。
23.第二,“打臉”的重點在于結果對主體的影響,而“真香”的重點在于主體對事物態度的變化。所以它的表意重點是不同的。
24.如今,“打臉”和“向真”在互聯網上被廣泛使用,不可避免地被濫用。根據杰弗里·利奇(Geoffrey Leech)提出的會話原則中的“禮貌原則”,我們在交際中應該“利他而損人”,即不貶低和傷害他人,從而“打人打臉”,但網絡交際中的情況是“等待打臉”,即我們應該等待侮辱他人人格的機會在面對面交談的背景下,這種故意貶損他人的行為很少見。正是因為網絡提供了一個屏障,大量的言語行為違反了“禮貌原則”。
25.我們知道,語言不僅是思想最重要的表達工具,而且還重塑了我們的思想。事實上,在許多情況下,我們使用“打臉”只是為了關注它所承載的負面情緒的言語宣泄。我們完全可以用其他詞語來代替這種說法,不要讓情緒化的表達影響正常的思考和判斷。而且,“打臉”和“真香”涉及一個主觀的觀點:也許你認為別人是“打臉”,但實際上,人們在暗地里“真香”。
26.本期編輯:王耀(實習)
27.本期校對:李
28.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