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姐(真相姐姐夢到弟弟死亡背后的奪命情債)
真相姐
美國益生菌,加拿大魚肝油,日本感冒藥,德國咳嗽藥...
海淘、代購的各種兒童藥都出現了。
這些在朋友圈流行的藥物,受到很多家長的青睞。
家里有幾瓶洋藥似乎更放心,更安全...
父母真的了解海淘毒品嗎?
海淘兒童藥真的有那么神奇嗎?
海淘藥品在運輸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
為什么國內和國外用的同一種藥劑量不一樣?父母知道區別嗎?
如果給孩子開錯了藥會有什么風險?
為此目的,
真相姐為你揭示這些真相。.......
Q1:如果你不明白,你就吃藥?
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很多家長的焦慮。
但健康和生病時如何服藥的競爭,有時候顯得無言以對。
德語、日語、韓語等針對很多家長的說明,
也許是天書!
對于醫學常識來說,服用禁忌也是無法理解的。
沒有醫生和藥劑師的專業指導。
你敢跟風海淘毒品嗎?!
海淘藥在法律層面被定位為“假藥”。
雖然個人購買和使用并不違法,
但該藥的成分、適應癥、適用人群、療效并不明確。
你敢給孩子?
敢!真的!胖!
Q2:你知道海淘藥是怎么來的嗎?
藥物的整個儲存和運輸需要一個合適的溫度范圍。
超過或低于這個溫度都會影響藥品的質量。
可能很多家長都知道冷鏈物流。
但是,你知道,
比如溫度過低,眼藥水中的一些藥物成分就會結晶出來。
掉入眼睛會引起不適,
甚至可能傷到孩子的眼球?
除了溫度之外,
在運輸和儲存過程中,濕度是影響藥品質量的最重要因素。
因為高濕度會加速藥物變質的過程。
有些固體藥物容易吸潮結塊。
例如,阿司匹林會因為潮濕而分解,
產生對胃有害的物質。
如普通的糖衣片、膠囊、粉劑、泡騰片等,
一旦濕度過高,包裝材料或藥物本身都會發生變化。
導致藥物失效。
另外,
一些生物蛋白液體制劑,如胰島素和特殊的機械給藥裝置,在運輸過程中應避免劇烈搖晃和磕碰。
一般來說,在海淘的過程中,往往是直接郵寄或者親友帶回國。
如果導致藥品質量問題。
一旦出現藥物不良反應等問題,
處理和維權都非常困難。
Q3:如何鑒別藥品質量是否有問題?
1.藥品內外包裝破損、滲漏、霉變嚴重。
2.片劑、膠囊顏色變化,表面粗糙或有裂紋,氣味變化。
3.粉末顏色變化和結塊。
4.透明液體制劑有明顯沉淀,搖勻后不溶解。
5、油膏、乳膏顏色變化,有油污漂浮。
6.本該透明的眼藥水變得渾濁。
但是這些方法都不能完全保證藥品的質量。
為了從根本上保證用藥安全,
國家批準的合法藥品也要用。
Q4:為什么同一種藥物在國內外的用量不同?
父母真的明白其中的區別嗎?
例如卡馬西平,一種用于治療癲癇的藥物,
無論是在美國還是中國,都是在說明書上標注的。
這種藥物本身會產生特別嚴重的不良反應。
這種不良反應,
亞洲人的風險是白人和黑人的10倍。
藥品說明書上有明確標注。
這種風險的差異來自于人種的基因。
因此,在說明書中建議,
如果在亞洲包括中國使用,
建議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做相關基因檢測,排除安全風險。
但是對于白人或黑人占主導地位的國家來說,
這種藥物可能沒有明確標注這種基因引起的安全風險。
因為風險比較小。
另一個例子是普米克令舒,一種用于兒童霧化吸入治療的藥物。
美國兒童說明書標注0.25mg一天一次,
同一廠家同一藥品的中國說明書標注0.25-1mg,每日兩次。
臨床上中國的用量大于美國,
因為中國使用的霧化泵產生較大的顆粒尺寸,
所以要達到同樣的治療效果,就要加大劑量。
所以即使是同樣的藥物,
在國內外,說明書中的標注用法是不一樣的。
如果海淘藥品是按照當地的說明書制作的,
可能會導致孩子誤服。
問題5:如果錯誤地給兒童用藥,會有什么風險?
人們常說,“是三毒之藥”,
用錯了就更糟糕了。
此外,
很多海淘藥品忽略了其用藥注意事項等安全提示。
例如,對某些人禁用的藥物,
可能導致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甚至死亡。
但是在目前的醫療和制藥條件下,
沒有辦法預防兒童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
我們應該盡量避免。
Q6:如何盡可能預防兒童的藥物不良反應?
兒童用藥要盡量用。
俗話說,
可口服,無需肌肉注射,可肌肉注射,無需靜脈注射。
兒童應在醫生、藥劑師和其他專業人員的指導下用藥。
避免自我藥療
一旦懷疑有不良反應,應及時就醫。
對于非專業人士來說,
可以遵循的簡單原則是,先觀察到輕微癥狀,
如果癥狀自行緩解或消失,繼續服藥。
如果癥狀持續或加重或出現嚴重癥狀,需要停藥并及時就診。
Q7:如何簡單辨別合法的兒童藥物?
合法藥品的包裝上印有原國家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的國家藥品標準號。
在原國家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上搜索藥品標準號,可以檢索到藥品和生產企業的信息。
一些藥企還提供防偽標簽進行識別。
有一種說法是:
說到這里,
在此,還是希望家長們在使用的時候能夠清楚的了解藥物的成分。
科學選擇安全有效的藥物,
不要為了海淘藥不自覺的跟風。
其實家長不妨多了解一些兒童疾病的科普和醫學知識。
寶寶生病的時候聽聽專業兒科醫生的意見。
科學面對兒童疾病。
(記者袁涵)
(采訪人:北京兒童醫院藥劑科主任、北京兒童醫院藥劑科主任助理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