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斗機戰術動作(戰斗機戰術動作圖解磨盤戰術)
戰斗機戰術動作
轉載自:微信微信官方賬號航空知識
基本轉向
只需向左或向右按控制桿。
轉向目標角度時的杠桿平衡。
急速轉向
撬起左右拉桿,使機身與水平面成90度(或更大)角。向后拉操縱桿,然后機頭會迅速轉向水平面的一側,整個轉向以很小的半徑完成。
滾動機動
以首尾兩點一線為軸,
做一個螺旋動作。
滾筒滾動動作
將拉桿拉到底,反向轉動副翼,
保持這個姿勢直到機頭再次抬起,
松開桿并調整它以恢復水平。
筋斗(循環)
加力燃燒室,拉桿,
爬升直到機頭反轉180度。
松開手柄,調整回到水平飛行狀態。
伊曼手法
打開力,向上拉,直到垂直。
然后完成一個180度的翻滾,
推方向舵完成副翼滾轉,
然后反轉,調整到水平恢復。
分離機動
水平滾動180度,
然后降下橫拉桿,
直到梯度反演返回到0,
也就是說,桿被松開并保持水平,
調整水平以改變。
以上內容來自微信官方賬號:云知識。
普加喬夫眼鏡蛇動作
普加喬夫是一名蘇聯飛行員,他在1989年的巴黎航展上首次公開表演了他的標志性動作,因此被命名為普加喬夫眼鏡蛇。要完成這個動作,飛行員首先以中速(300~400 km/h)水平飛行戰斗機,然后迅速關閉電傳操縱系統的開關和迎角限制器的開關,并迅速將操縱桿拉到底,使飛機在短時間內(約5秒鐘)保持110° ~ 120°的迎角。此時由于飛機機腹向前,飛行阻力增大,飛行速度迅速下降到120~130 km/h,當飛機進入尾部撞擊臨界點時,打開電傳操縱系統開關和迎角限制器開關,迅速恢復,恢復水平飛行,完成動作。雖然叫普加喬夫眼鏡蛇機動,但蘇聯第一個完成這個機動的飛行員不是普加喬夫,而是伊戈爾沃爾克。
伊戈爾出生于1937年,1956年加入蘇聯空軍,1965年成為蘇聯試飛員,進入格羅莫夫飛行試驗中心。伊戈爾飛行時間超過7000小時,飛過80種不同類型的飛機,包括戰斗機、轟炸機和運輸機。1977年,伊戈爾被選為蘇聯宇航員,參加了聯盟的T-12任務。
j形轉彎
也被稱為赫布斯特手法。類似于普加喬夫眼鏡蛇的機動,飛行員也是水平駕駛飛機,然后大幅度拉起機頭,利用推力矢量和先進的飛行控制實現大迎角快速減速,并結合滾轉技術使飛機快速轉向。在飛行技術中,赫布斯特機動一般被歸為普加喬夫眼鏡蛇機動,但與后者不同的是,赫布斯特機動被認為更有實用價值。
根據計算,使用Herbst機動可以減少30%的飛機掉頭時間。Herbst電機以Messerschmidt-Boelkow-blom的WolfgangHerbst博士的名字命名。赫布斯特是X-31項目的發起人之一。德國試飛員卡爾·海因茨于1993年4月29日在X-31上首次完成了赫布斯特機動。
落葉式飛行
名字很優雅,但不夠專業。準確的說法應該是尾旋或螺旋,本質上是飛機失速后的螺旋下降狀態。對于噴氣式飛機來說,飛機自重很大。進入尾旋后,方向舵效應因失速而變差,出界變得非常困難。但裝上推力矢量發動機后,可控扭矩增加,變得容易了。裝有117S推力矢量發動機的蘇-35一直以“落葉歸根”的動作為標志。現在,中國戰斗機也可以輕松完成這個動作。